旅遊資訊
金門中秋博狀元餅*轉載金門縣政府2016-08-31
「博狀元餅」又稱「搏狀元」或「博中秋」,俗稱「博餅」(puah-piann),為自古流傳於閩南的泉州府(如現在的晉江、石獅)、漳州府(如現在的龍海石碼),潮州府,特別是原隸屬於泉州府的廈門和金門,甚至已遠傳到台灣(如:彰化、埔里、台南等地)的一種中秋佳節應景的民俗娛樂活動,屬於民間盛行的「博戲」,相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;有些地方則稱為「奪狀元餅」或「搶狀元」。相傳這種博戲有如「預卜」,可以預測當年的考運,以及未來一年內的運氣好壞。
戒嚴時期的金門地區為時局所限,「博餅」習俗一度消失於民間,近年來為弘揚傳統民俗技藝,並發展地區觀光文化,重現中國人歡度中秋慶團圓的民俗節慶,遂結合廈門地區共同再興「中秋博狀元」之民間習俗。
博狀元餅是中秋節當天的活動,在金門至少已經流傳了300多年,它巧妙的將骰子戲轉化成鼓勵進取功名的遊戲。
話說金門自古隸屬在同安縣的時代,就以科甲功名傳世,有所謂「無金不成同,無地不開花」的俗諺流傳。金門的土地貧瘠,使得金門子孫勇往科舉謀取功名改善生活,為了讓家鄉的人們都能熟識科舉制度,於是將六個骰子分別代表古代科舉制度中的狀元、榜眼、探花、進士、舉人、秀才等六階級。金門縣政府辦理「金門中秋博狀元餅活動」是依循博餅古制辦理,參賽者必須經過「鄉試、會試、殿試」三個關卡,結果依科舉六科依序排名,以六種餅分別代表不同身份:狀元餅者即狀元;對堂餅者是榜眼;三紅餅者探花也;四進餅是進士、二舉餅是舉人、一秀餅就是秀才。此外,為使活動更加豐富、熱鬧,場邊也將結合金門特色傳統及古早味童玩,不論大人小孩都能玩的盡興!
狀元餅
狀元餅是由酥油麵皮、豆沙餡作成薄薄的餅身。整套的狀元餅合計重六公斤,一套六十三個。分成六種大小不同的尺寸,每種尺寸的餅所使用材料約重一斤。這六種餅的名稱及數量如下:
狀元餅(一個)
對堂餅(兩個)
三紅餅(四個)
四進餅(八個)
二舉餅(十六個)
一秀餅(三十二個)
傳統的搏狀元彩品,為大小不同的月餅,稱為「會」,俗稱「餅金」;演變至今,為了方便蒞金遊客參與,博狀元餅的禮品依時改變,口感甘醇、享譽中外的高粱酒、香酥可口的貢 糖、Q軟延壽的麵線、可貼可擦可泡茶的一條根、蘊藏戰史的砲彈鋼刀、旅遊好幫手的旅遊資訊等,都成了現在金門縣中秋博狀元餅的彩品。